学校首页| 门户|

国家一流专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专栏 -> 国家一流专业 -> 正文

应用化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发布日期:2024-12-06

1)专业发展沿革

应用化学专业始建于1978年的石油分析专业,1990年成立应用化学系,设有工业分析,环境工程2个专业。19932008年分别增设了精细化工方向和油田化学方向

经过44年不断强化内涵式发展,应用化学专业石化特色突出,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新工科建设项目等一系列质量工程项目。2019年,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石化行业发展,能够在石油化工行业从事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相关领域的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分析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① 针对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相关行业的运行工程师、技术员或值班长等工作。

② 能够掌握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胜任生产运行、生产工艺开发和设计、分析方法开发等岗位。

③ 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能够在生产运行、技术开发和分析测试团队中作为主要成员或负责人发挥作用。

④ 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和行业技术发展要求,通过继续教育或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

⑤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安全、法律法规、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并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主线,着眼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围绕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进行创新与实践,形成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的专业特色。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仪器分析、化工设计、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催化剂分析、石油化工分析、表面及胶体化学、油田应用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特聘教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百层次3人、省兴辽英才计划2人。另外,专业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0人。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2项,横向项目28项,科研教学获奖11项,发表论文93篇,发表教改论文16篇,主持或参与完成教学改革项目3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或化学,可招收化学一级学科或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

③实验条件

专业依托于国家级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500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3092万元,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此外,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现有仪器分析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和油田化学实验室,合计面积约800平方米,为学生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④实习条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立了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和认识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包括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物仿真基地、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外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洗涤剂化工厂和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催化剂厂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利用这些基地和平台的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展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创新性实验等,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扩大基地的教学内容,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以2021年为例,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共计71人,其中考研升学18人,比例为25.35%,考取的院校包括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院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下属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以及其他国企就业39人,比例为49.29%2021年整体就业率为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