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资讯|特色培养|院系专业|网上预报名|联系我们|学校首页
院系专业

 

首页>院系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止目前,学校共13个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专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油气储运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

1)专业发展沿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改革项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

专业历史发展:专业前身为人造石油专业,始建于1950年建校之时,1977年更名为石油加工专业,1992年增设化学工艺专业,1997年石油加工与化学工艺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3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成立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

专业建设成果:专业2013年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了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和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4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和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等5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打造一批优质实践育人平台。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石油加工、石油化工、能源化工、煤化工等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科学及应用技术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技能、工程创新以及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及动手能力,能够在石油化工相关行业中从事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目标1: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针对石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目标2:能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胜任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设计、开发、审核、生产运行及维护等工作,并成为技术骨干、班组长或工程师。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石油化工生产项目团队中作为主要成员或领导者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了解行业技术前沿,能够就石油化工领域的技术问题与国际团队开展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石油化工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石油化工生产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专业适应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鲜明的石油化工特色。以石油加工、乙烯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为专业主线,面向传统石油炼化向智能炼厂升级,传统化工工程向绿色工程转型,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注重多学科交叉,强化卓越工程师素养,突出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个性化培养专业采用3年理论学习+累计1年实习实践的“3+1”模式,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企业实训的融合;实施“学校”和“企业”双学业导师制,学校导师指导科技创新活动,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导师指导生产实践,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推行设计类全覆盖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4)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类、数理知识、计算机基础、外语

专业基础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机械基础、人工智能导论、大数据处理技术概论、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概论

专业核心课程:物理化学、python语言基础、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应用软件

专业特色课程:石油化学(双语)、石油加工工程、化学工艺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含教学团队与名师)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其中,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1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化学工艺教师团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可招收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学及材料与化工硕士研究生。

③实验条件

专业建设了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延迟焦化虚拟仿真实验加氢裂化虚拟仿真实验两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④实习条件

专业注重产教协同育人,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共建国家级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物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装置覆盖了石油化工全产业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8%以上。以2021年为例,专业毕业生26人,其中升学9人,升学比例为34.5%,院校包括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院校;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四大石化公司就业11人,比例为42.3%2021年整体就业率为100%

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沿革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我校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是全国最具石油化工特色的化工专业,始建于1950年建校时的人造石油专业,1958年设为石油炼制本科专业招生,1983年更名为石油加工专业,1997年石油加工与化学工艺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2005年获批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普通高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能源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得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目标1:针对石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胜任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生产运营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及生产运行维护岗位,成为技术骨干、班组长或工程师。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石油化工生产项目团队中作为主要成员或领导者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了解行业技术前沿,能够就石油化工领域的技术问题与国际团队开展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石油化工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石油化工生产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适应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鲜明的石油化工特色。专业以石油加工、乙烯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为专业主线,面向传统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注重多学科交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工程素质的培养,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概论、化工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化学(双语)、石油加工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含教学团队与名师)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其中,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2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

近三年,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23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出版教材4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可招收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及材料与化工硕士研究生,并具有工业催化联合培养博士点。本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等级为B,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名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③实验条件

本专业可为学生提供国内一流的实验条件,专业建设了“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和“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延迟焦化虚拟仿真实验”和“加氢裂化虚拟仿真实验”两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现有实验总面积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500余万元,实验设备1000余台套,开设实沸点蒸馏、乙烯裂解、延迟焦化、柴油加氢精制等实验项目,具有鲜明石油化工特色实验,保障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④实习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共建国家级“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物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装置覆盖了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建成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等5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以2021年为例,专业毕业生178人,其中升学46人,升学比例为25.84%,院校包括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院校;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四大石化公司以及其他国企就业72人,比例为40.45%2021年整体就业率为98.2%

应用化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沿革

应用化学专业始建于1978年的石油分析专业,1990年成立应用化学系,设有工业分析,环境工程2个专业。19932008年分别增设了精细化工方向和油田化学方向

经过44年不断强化内涵式发展,应用化学专业石化特色突出,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新工科建设项目等一系列质量工程项目。2019年,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石化行业发展,能够在石油化工行业从事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相关领域的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分析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① 针对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相关行业的运行工程师、技术员或值班长等工作。

② 能够掌握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胜任生产运行、生产工艺开发和设计、分析方法开发等岗位。

③ 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能够在生产运行、技术开发和分析测试团队中作为主要成员或负责人发挥作用。

④ 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和行业技术发展要求,通过继续教育或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

⑤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安全、法律法规、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并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主线,着眼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围绕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进行创新与实践,形成石油化工产品合成及分析的专业特色。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仪器分析、化工设计、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催化剂分析、石油化工分析、表面及胶体化学、油田应用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特聘教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百层次3人、省兴辽英才计划2人。另外,专业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0人。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2项,横向项目28项,科研教学获奖11项,发表论文93篇,发表教改论文16篇,主持或参与完成教学改革项目3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或化学,可招收化学一级学科或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

③实验条件

专业依托于国家级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500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3092万元,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此外,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现有仪器分析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和油田化学实验室,合计面积约800平方米,为学生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④实习条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立了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和认识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包括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物仿真基地、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外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洗涤剂化工厂和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催化剂厂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利用这些基地和平台的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展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创新性实验等,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扩大基地的教学内容,使其功能更加完善,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以2021年为例,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共计71人,其中考研升学18人,比例为25.35%,考取的院校包括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院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下属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以及其他国企就业39人,比例为49.29%2021年整体就业率为98.6%

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筹建,2007年开始招生。2013年,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4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班)专业单独建班,2021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计划班)专业招生由1个班调整为2个班。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工艺设计及改造、产品开发、科学研究、技术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目标1: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高分子材料生产运行维护工程师、高分子材料工艺设计师、高分子材料研发工程师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中的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工艺开发和优化、技术改造、材料和产品设计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秉承学校石油化工特色,立足国家及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以高分子材料合成、结构与性能、改性、助剂配方设计与成型加工为专业主线,面向石化行业,注重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共混改性。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工程训练、生产实习、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化工仿真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设计、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近三年外聘企业教师参与指导生产实习、毕业设计14人。专业拥有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其他各类人才6人,71.0%教师具有工程背景。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或化学,拥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全日制硕士学位点。

3)实验条件:专业现有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省级)、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国家级)等实验实习教学平台,保证专业实验条件。

4)实习条件:专业拥有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其中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以2021年为例,专业毕业生27人,其中升学11人,升学比例为40.7%,院校包括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盛虹炼化等大型石油石化和材料类企业就业10人,比例为37.0%2021年整体就业率为100%

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筹建,2007年开始招生。2013年,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工艺设计及改造、产品开发、科学研究、技术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目标1: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高分子材料生产运行维护工程师、高分子材料工艺设计师、高分子材料研发工程师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中的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工艺开发和优化、技术改造、材料和产品设计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秉承学校石油化工特色,立足国家及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以高分子材料合成、结构与性能、改性、助剂配方设计与成型加工为专业主线,面向石化行业,注重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共混改性。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实验、工程训练、生产实习、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化工仿真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近三年外聘企业教师参与指导生产实习、毕业设计14人。专业拥有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其他各类人才6人,71.0%教师具有工程背景。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或化学,拥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全日制硕士学位点。

3)实验条件:专业现有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省级)、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国家级)等实验实习教学平台,保证专业实验条件。

4)实习条件:专业拥有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其中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以2021年为例,专业毕业生87人,其中升学24人,升学比例为27.6%,院校包括四川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万华化学、恒力石化、玲珑轮胎等大型石油石化和材料类企业就业43人,比例为49.2%2021年整体就业率为98.9%

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本专业方向创建于1991年,2003年正式设立本科专业,2014年开始在全国8个省份列入一批本科(B段)招生,2015年获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2019年度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受理。2021年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获批中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项目。

2.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面向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和控制、研究开发、工程与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考虑,学生毕业五年后,应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1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电气工程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技术服务、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等工作。

2能够跟踪电气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电气工程领域中产品工艺设计、设备安装、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维护等岗位。

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电气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电气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电气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以石油石化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背景,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为主线,侧重培养能够进行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和运行维护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研究石油石化和能源动力等相关行业中电气化设计;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服务于石油石化和能源动力等相关行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强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电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中的训练(电力传动方向);做到电力系统、高压技术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强电内容与自动化装置、通讯、综合自动化等弱电自动控制的内容相结合,强化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控制运行与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电力系统方向)。

毕业生在企业因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高,深受行业和企业的欢迎,是石化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各级管理人才的摇篮。

4.课程设置

专业为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现有在校学生总数近600人。主要专业课程有: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及PLC技术、高电压技术、拖动控制系统、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测量技术、继电保护原理等课程。在电气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软开关技术、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PLC网络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智能控制系统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含教学团队与名师):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具有硕士学位15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才计划1人。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有能源动力(原电气工程)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验条件:专业实践和实验条件完备,组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3个。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1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工程项目5项。专业同时还拥有高电压技术实验室、PLC实验室、电力电子与拖动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从认识到理解,再从理解到实践的实习锻炼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4)实习条件:“E+H”公司、浙江中控、洛阳石化设计院、英特尔、三维力控等企业共建实验室5个;16个校外产学研和实习基地。

6.就业与升学

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国家电网、供电公司、厂矿企业等单位,深受石化行业和电力企业的青睐,近三年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1)在四大石化公司就业情况:毕业生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国内大型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等。

2)在其他国企就业情况:还有部分毕业生就职于国家电网、供电公司、厂矿企业等单位。

3)在省内石化企业就业情况:有一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在省内石化企业,包括抚顺石化、辽阳石化、大连石化、锦州六厂、葫芦岛五厂及恒力石化等企业。

4)升学情况:近年来,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率也逐年提升,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同时,专业积极开展与国际和国内顶尖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七、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班)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自动化(卓越计划班)专业的前身是1953年招生的炼厂仪表及自动化专业,1980年升为本科专业,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本科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并入选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2017年获批省级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同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有关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1针对过程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过程控制设备制造、过程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

2能够跟踪自动化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过程控制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技术服务、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等岗位。

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过程控制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过程控制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以为石化行业辽宁地方培养石油化工专门人才以己任,根据国家石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服务于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需要,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强化自动控制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训练。提升毕业生的在多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整合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企业因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高,深受行业和企业的欢迎,是石化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各级管理人才的摇篮。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控仪表及装置、电机与拖动基础、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控制系统CAD、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含教学团队与名师):本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16人,硕士6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14人;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杰出青年学者1人、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本专业有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电子信息(原控制工程)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12年、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均并列辽宁省属高校第一位。

3)验条件:国家级实验实习教学平台,本专业拥有从国家级到省级的完备平台支撑,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

4)实习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本专业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与浙江中控、英特尔、E+H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5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多项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6.就业与升学

1)在四大石化公司就业情况毕业生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国内大型石油化工行业企业,每年签约人数在50%以上。

2)在其他国企就业情况毕业生中还有部分就业于中电、中核、国家电网等行业高质量就业及国内大型知名民营企业。

3)在省内石化企业就业情况毕业生在省内的中石油企业就业率很高,包括抚顺石化、辽阳石化、大连石化、锦州六厂、葫芦岛五厂及恒力石化等企业。

4)升学情况专业考研率持续上升,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同时,专业积极开展与国际和国内顶尖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拉夫堡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

八、自动化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1953年招生的炼厂仪表及自动化专业,1980年升为本科专业,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本科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并入选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2017年获批省级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同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有关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1)针对过程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过程控制设备制造、过程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

(2)能够跟踪自动化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过程控制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技术服务、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等岗位。

(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过程控制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过程控制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以为石化行业辽宁地方培养石油化工专门人才以己任,根据国家石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服务于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需要,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强化自动控制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训练。提升毕业生的在多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整合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企业因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高,深受行业和企业的欢迎,是石化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各级管理人才的摇篮。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控仪表及装置、电机与拖动基础、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控制系统CAD、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含教学团队与名师)本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16人,硕士6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14人;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杰出青年学者1人、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本专业有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电子信息(原控制工程)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12年、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均并列辽宁省属高校第一位。

3)验条件:国家级实验实习教学平台本专业拥有从国家级到省级的完备平台支撑,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

4)实习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本专业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与浙江中控、英特尔、E+H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5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多项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6.就业与升学

1)在四大石化公司就业情况毕业生主要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国内大型石油化工行业企业,每年签约人数在50%以上。

2)在其他国企就业情况毕业生中还有部分就业于中电、中核、国家电网等行业高质量就业及国内大型知名民营企业。

3)在省内石化企业就业情况毕业生在省内的中石油企业就业率很高,包括抚顺石化、辽阳石化、大连石化、锦州六厂、葫芦岛五厂及恒力石化等企业。

4)升学情况专业考研率持续上升,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同时,专业积极开展与国际和国内顶尖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拉夫堡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

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专业始建于1981年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是当时石油工业部所属院校中最早成立的计算机类专业,后更名为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软件。1998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旧),2012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1)。

1995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2年本专业在辽宁省29个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第6名,2013年获批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与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国际化的专业视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中胜任计算机工程及相关领域软硬件系统的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1)能够有效运用工程知识和专业技术,解决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承担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研发、维护和管理工作。

(2)具有良好的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工程相关领域担任系统设计师、高级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等岗位。

(3)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在工程实践中重视社会、环境要求,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

(4)具有协作履职能力和创新能力,主动承担团队角色并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

(5)能够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和社会变化,自觉开展学习培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胜任其他领域与计算机工程相关的工作。

3.专业特色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产业对本专业提出的新要求,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面向产出的专业认证为抓手,构建了“人工智能+嵌入式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入石油石化行业中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实施了“项目驱动”的理论教学模式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和实习-毕业设计”四级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教育。

4.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移动开发技术、AI 应用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

专业拥有推送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2门。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13人,硕士导师10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实践工程背景比例100%。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其他省级人才称号4人,校级先进个人5人。教学团队运行有效,教授和副教授100%承担教学任务。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每年招生规模在100人左右。

3)验条件:专业拥有3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1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4)实习条件:专业先后于东软集团、中科软、辽河数码、大连华信、滕泰科技等12家知名IT企业签订了生产实习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平均开展线上线下实习实训达到500余人次。

6.就业与升学

随着国家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技术开发应用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大,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大型国有单位,也包括阿里、百度、腾讯QQ、奇虎360、完美世界、东软集团、大连华信、大连滕泰科技等大型知名IT企业以及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等。

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含升学)分别为94.7%、95.8%和96%。升学率分别在14.6%、15.3%和15.7%,考取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华北电力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占全体升学人数的27.1%。

十、软件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于2006年,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是我国最早的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之一。1998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等其它专业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年,重新申请软件工程专业,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

专业于201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相继获批省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和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与事业单位胜任软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建模,胜任需求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算法设计师岗位。

2)能够运用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解决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胜任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支持与维护工程师、质量保证师、项目经理等岗位。

3)具有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项目解决方案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担当重要角色。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担当重要角色。

5)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职业道德与工程标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国际软件工程项目中工作,胜任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质量保证师、项目经理等岗位。

3.专业特色

专业以社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专业着重加强校企合作,部分实践课程由企业专家授课。

专业实行“3+1”模式,即前三个学年安排理论课,第四学年只安排任选课和实践环节。

专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国外多所学校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换项目。

4.课程设置

专业拥有《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建模技术》、《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辽宁省一流课程和多门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双语示范课程等。课程体系包括:

1)通识课程:覆盖人文社科、理工科技和创新创业类基础知识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3)专业教育课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软件架构与设计模式、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软件建模技术、专业外语等。

4)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基础训练、面向对象综合实验、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建模技术实践、网站建设实践、移动应用开发实践、专业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共计40学分。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一支优秀且稳定的教学团队,教师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专职教师中拥有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专业聘请大量行业专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兼职教师。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210余人,2022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名额为100人。

3)验条件专业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以及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2个,并拥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3个。

4)实习条件专业拥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1个,校内实习基地4个。

6.就业与升学

1)近几年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国内知名企业和单位有:华为、腾讯、小米、奇虎360、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北京)、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等。

2)本专业毕业生历年来拥有多名考入南京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辽宁大学等985和211高校的研究生。并拥有多名赴日本、芬兰、澳大利亚等海外读研学生。近几年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稳定,2022年读研率约15%左右。

十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

1.专业发展沿革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简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计划班))获批于2012年2月,专业前身是1958年开始招生的石油加工厂设备专业,历经炼厂机械、化工设备与机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更名过程。

专业采取“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具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2012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1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工程实际应用为背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过程工业领域从事过程装备工程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目标1:针对从事石油化工过程装备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过程装备设计审核工程师、过程装备制造工程师及过程装备运行维护工程师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石油化工装备领域中的装备设计、制造安装、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石油化工和机械工程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过程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石油化工和机械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以为石化行业辽宁地方培养石油化工专门人才以己任,根据国家石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依托石化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紧密围绕石化装备技术的社会需求,开展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石化行业培养了近数百名具有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及运行管理等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内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中具有很高的声誉和行业认可度。毕业生在企业因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高,深受行业和企业的欢迎,是石化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各级管理人才的摇篮。

4.课程设置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计划班)课程体系采用3+1模式,即3年校内理论学习和1年企业实践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过程原理与设备、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智能化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制图测绘、工程训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计划班)毕业实习-企业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过程装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实践。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外聘高级职称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17人,3人具有国外学习经历。团队成员有博士生导师1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2人具有A2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核资质,7人具有D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核资质。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隶属的一级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本校该学科研究生每年约招生50人。

3)实验条件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校内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服务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该基地由油气钻采仿真实训平台、油气集输仿真实训平台、石油加工仿真实训平台、石油化工仿真实训平台和精细化工仿真实训平台五个部分组成,实现了从油气钻采—油气集输—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的完整石油生产实践教学链。该平台把虚拟仿真与真实装置有机结合,以工厂化对象为背景、石油化工产业链为依托、数字化高度仿真为核心、职业化规范操作为标准,让学生在学校就真实体会到石油化工的真实职业氛围,都能“熏出油味”。

此外,机械工程学院的辽宁省石油化工装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石油化工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过程装备综合实验室、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实验室、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室、压缩机性能实验室、换热器性能实验室、压力容器应力测定实验室等一批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设备总值2127万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全部助力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4)实习条件长期以来,专业依托学校与石油化工企业一脉相承的传统优势和地处抚顺石化城的地缘优势,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等建成了省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抚顺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抚顺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在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的支持下,在校内建成了石化装备“卓越计划”工程设计实践中心。

6.就业与升学

毕业生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直接从事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等过程设备与过程自动控制的设计、研究、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

1)在四大石化公司就业情况2012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100%,其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率为65%左右。

2)在其他国企就业情况在中建公司、中海外能源、山东能源等国企就业率为5%左右。

3)在省内石化企业就业情况在大连恒力集团、盘锦北方华锦集团及沈阳东北制药集团等省内石化、制药企业就业率为10%左右。

4)升学情况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率逐年升高。近三年,本专业考研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深造学校包括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高校。

十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前身是1958年开始招生的石油加工厂设备专业。历经炼厂机械、化工设备与机械后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2009年获批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1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石化过程工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过程工业装备工程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从事石油化工过程装备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过程装备设计审核、过程装备制造及过程装备运行维护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石油化工装备领域中的装备设计、制造安装、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石油化工和机械工程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过程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石油化工和机械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以为石化行业辽宁地方培养石油化工专门人才以己任,根据国家石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专业依托石化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紧密围绕石化装备技术的社会需求,开展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石化行业培养了近万名具有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及运行管理等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人才,在国内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中具有很高的声誉和行业认可度。毕业生在企业因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高,深受行业和企业的欢迎,是石化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各级管理人才的摇篮。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过程原理与设备、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智能化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制图测绘、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过程装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外聘高级职称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17人,3人具有国外学习经历。团队成员有博士生导师1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2人具有A2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核资质,7人具有D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核资质。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隶属的一级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本校该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80人/年。

3)实验条件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校内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服务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该基地由油气钻采仿真实训平台、油气集输仿真实训平台、石油加工仿真实训平台、石油化工仿真实训平台和精细化工仿真实训平台五个部分组成,实现了从油气钻采—油气集输—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的完整石油生产实践教学链。该平台把虚拟仿真与真实装置有机结合,以工厂化对象为背景、石油化工产业链为依托、数字化高度仿真为核心、职业化规范操作为标准,让学生在学校就真实体会到石油化工的真实职业氛围,都能“熏出油味”。

此外,机械工程学院的辽宁省石油化工装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石油化工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过程装备综合实验室、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实验室、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室、压缩机性能实验室、换热器性能实验室、压力容器应力测定实验室等一批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设备总值2127万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全部助力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4)实习条件长期以来,专业依托学校与石油化工企业一脉相承的传统优势和地处抚顺石化城的地缘优势,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等建成了省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抚顺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抚顺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在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的支持下,在校内建成了石化装备“卓越计划”工程设计实践中心。

6.就业与升学

毕业生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直接从事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等过程设备与过程自动控制的设计、研究、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

1)在四大石化公司就业情况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率为55%左右。

2)在其他国企就业情况在中建公司、中海外能源、山东能源等国企就业率为10%左右。

3)在省内石化企业就业情况在大连恒力集团、盘锦北方华锦集团及沈阳东北制药集团等省内石化、制药企业就业率为15%左右。

4)升学情况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率逐年升高。近三年,本专业考研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深造学校包括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高校。

十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隶属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始建于1977年。1995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批油气储运工程联合培养博士点;2009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入选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入选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2012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复评。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石化及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设计、建设投产、生产运营、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油气储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油气储运工程领域中的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管理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油气储运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中油气储存与运输问题,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4.课程设置

卓越计划采用“3+1”模式,即3 年在校学习,累计1 年在企业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热工学、工程流体力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罐与管道强度设计、城市燃气输配。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油气储运工程软件实训、油气储运工程综合设计、加油加气站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讲师7人,博士占比83%,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100%,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千层次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计划2人,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唯一能够培养油气储运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省级重点专业,所属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一流特色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能源动力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每年招生名额60人左右。

3)验条件围绕专业办学需求,服务于本专业的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校内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为辽宁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包括油气储运系统腐蚀与防护技术实验平台、油气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技术实验平台、长输管道输送技术实验平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及处理技术实验平台、数字化管道技术研发实验平台等,实验室总面积5500平米,设备总值2919万元

4)实习条件专业依托学校与石油石化及燃气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中石油辽宁抚顺销售分公司、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抚顺分公司、中石化销售辽宁铁岭石油分公司、陕西省燃气设计院辽宁分院等6家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

6.就业与升学

1)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因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突出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75%左右的学生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油、国家管网公司、中燃集团公司等国企、央企单位以及规划院、设计院、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运行管理、技术研究等工作。

2)升学情况本专业20%左右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每年考研升学率位于全省前列。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十四、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隶属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始建于1977年。1995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批油气储运工程联合培养博士点;2009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入选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入选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2012年获批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复评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石油、石化及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设计、建设投产、生产运营、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油气储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油气储运工程领域中的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管理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油气储运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中油气储存与运输问题,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热工学、工程流体力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罐与管道强度设计、城市燃气输配。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油气储运工程软件实训、油气储运工程综合设计、加油加气站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讲师7人,博士占比83%,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比100%,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千层次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计划2人,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满足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中油气储存与运输需求为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辽宁省唯一能够培养油气储运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省级重点专业,所属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一流特色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能源动力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每年招生名额60人左右。

3)验条件围绕专业办学需求,服务于本专业的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校内实物仿真工程实践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为辽宁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包括油气储运系统腐蚀与防护技术实验平台、油气管道流动安全保障技术实验平台、长输管道输送技术实验平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及处理技术实验平台、数字化管道技术研发实验平台等,实验室总面积5500平米,设备总值2919万元。

4)实习条件专业依托学校与石油石化及燃气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优势,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中石油辽宁抚顺销售分公司、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抚顺分公司、中石化销售辽宁铁岭石油分公司、陕西省燃气设计院辽宁分院、田屯油库实践教学基地等7家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

6.就业与升学

1)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因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突出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70%左右的学生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油、国家管网公司、中燃集团公司等国企、央企单位以及规划院、设计院、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油气储运项目规划、工艺设计、系统建设、系统控制、运行管理、技术研究等工作。

2)升学情况本专业20%左右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每年考研升学率位于全省前列。升学院校除本校外,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十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专业创办于1986年,具有30余年的办学历程。2010年被评为校级优势专业,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获批辽宁省校际合作联合培养,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机械行业,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生产运营、应用研究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目标1: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能达到机械工程师任职水平。

目标2:能够跟踪机械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系统控制以及运行维护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机械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机械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机械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秉承石油化工办学特色,围绕石油化工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使用-维护设置课程体系,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构造以现代工程应用和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教育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特色,造就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60%以上毕业生就业于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专业已成为省内知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专业通过校外实践、实验开放、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校外企业专家和实践基地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工程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60%以上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就业率高,企业认可度高。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机床数控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制图测绘、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基础实验、机电液综合实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专业现有教师2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7人,高级实验师2人,实验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硕士学位教师13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4人,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和从事工程设计背景的老师占80%以上,聘请1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每年招收“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学术型硕士以及“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现在读硕士研究生130余人。

(3)实验条件专业拥有石油化工装备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石油化工装备虚拟仿真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建设了“智能制造综合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室、机械控制综合实验室、测试技术综合实验室、液压传动与控制综合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室、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室”等一批满足本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需要的特色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

(4)实习条件专业依托学校与石油化工企业一脉相承的传统优势和地处抚顺石化城的地缘优势,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等建成了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抚顺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邀请10余名辽宁省和抚顺市技术状元担任校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6.就业与升学

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欢迎,特别是在石油化工行业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国有企业、地方大型石油化工类企业以及机械类企事业单位。

专业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深造,考取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学校除除本校外,还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

十六、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基础上,于2013年建立而成。专业所属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层次,该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20%-30%(B档),位列辽宁省属高校第1位。专业前身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一直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一批重点学科(部级),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石油化工高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和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了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煤化工、石油石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能源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能源化工生产工艺设计审核工程师、储能设备制造工程师及储能设备运行维护工程师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能源化工领域中的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系统控制以及生产运行维护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能源化工生产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能源化工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能源化工生产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专业适应能源化工行业和辽宁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鲜明的能源化工特色。专业以煤化工、石油石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转化利用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工程素质的培养,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概论、化工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导论、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能源化学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基础实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科研方面:现有青年长江学者领衔的“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领衔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团队各1个,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辽宁省百人层次、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4人次,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40篇、专利近20项。教学方面:辽宁省黄大年教学团队骨干成员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次,化工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6门,教学成果奖4项。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可招收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学及材料与化工硕士研究生。

(3)实验条件:专业拥有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等4个。开展煤的组成及热值分析、煤的低温干馏、煤气化综合实验、甲醇制烯烃、甲烷重整制合成气、二甲醚合成及费-托合成、锂离子电池制备及性能测试、燃料电池综合性能评价等实验项目,立足于能源化工领域,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4)实习条件:专业拥有国家级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恒力石化现代产业学院、石油化工现代产业学院等国家级和省级实践教学平台6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共同编写立体化教材,将生产实际问题带入课堂,支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行业就业率达到60%,石油石化等行业大型国企就业率超40%,升学率20%左右。以2021年为例,专业毕业人数55人,升学11人,比例为22%,院校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恒力石化、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25人,比例为45.5%;年度整体就业率为98.2%。

十七、环境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专业始建于1984年,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1997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学术型硕士和工程硕士授予权,2011年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三,2019年被评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1年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获批受理并且自评报告已通过审核。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富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石化行业人才需求,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设计单位、环保企业、工矿企业等从事环境工程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运行管理、技术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经过本科阶段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备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富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2)具备环保工程师的专业素质,能够综合运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完成环境工程项目规划、技术研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跟踪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运用创新性思维和现代工具从事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设计开发;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在多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拥有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工程技术发展的能力。

3.专业特色

1)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围绕石油石化行业推进绿色创新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培养行业和地方急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每年选择在石油石化及其相关行业就业的学生达到70%以上;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特色:构建了递进式、结构化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3)产教深度融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辽宁省环保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资源优势,每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园专场招聘会、企业专家进校园等活动,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创新。

4.课程设置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包括独立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构成。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含仿真实习)、生产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老中青紧密结合、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省级教学团队。26名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69.2%,博士占77.3%,年龄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优势突出。团队中有4人具有环评上岗证资格、3人具有环评工程师资格、6人具有清洁生产审核师资格、1人具有环保工程师资格,13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服务地方工作经历,教师先后在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3)实验条件专业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440 m2,四届在校生均使用面积5.78 m2。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373台(套),设备总价值865.3万元。所在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

4)实习条件专业联合省内高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了“辽宁省环保产业联盟”,现有成员单位200余家。与抚顺石化公司、抚顺矿业集团、国电环保集团、桑德水务等单位共建环境工程专业,建成校内外大学生实习基地15个,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创新创业导师,与企业联合制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就业与升学

1)就业情况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行业、环境保护行业、应急管理以及化工安全等行业,就职单位包括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大连恒力石化、中国石油镇海炼化、中海油宁波大榭石化、中石化沧州炼化、中化泉州石化等。

2)升学情况近三年本专业近20%毕业生选择升学继续深造,学生基础扎实、科研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得到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录取高校及导师的一致好评。

十八、工商管理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工商管理专业源于1985年设置的管理工程系,前身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1987年招生本科生,1994年改名为工商管理专业,现已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2018年2月获批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6月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

2.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石油石化行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拥有一定外语水平,系统掌握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一定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能在石油石化企业、工商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或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专业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立足学校石油石化行业特色,以服务地方、服务石油石化行业为目的,在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强化石油石化特色,增强服务石油石化行业的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模拟实训平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技术经济学、管理运筹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统计学课程设计、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会计学课程设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企业经营模拟演练、供应链管理仿真实训、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专业支撑条件

(1)师资队伍:工商管理专业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在积极利用经济管理学院内外优势教育资源,组建了一支学科特色鲜明、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外聘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1.4%。近五年,本专业教师成功申报省级教研、科研课题5项,主持省、市校级,及横向等科研项目20余项,成功申报省级质量工程2项,拥有统计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完成科研进款100余万,在EI、ISTP、CSSCI及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

(2)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属于国家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下设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硕士点,每年按照计划额进行研究生招生。同时招收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会计学专业硕士(MPAcc)。

(3)实习条件: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条件优越,具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用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多家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等省级实训培训基地。

6.就业与升学

工商管理学科是管理类各大分支学科的基础,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可以报考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项目管理等相关硕士专业,升学通道顺畅。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也是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所必需的专业人才,就业面十分广泛,职业生涯前景乐观。毕业生在四大石化公司、省内石化企业、各大国企就业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毕业3-4年后都会成长为所在单位的管理骨干力量。

地址: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邮编: 113001

电话: 024-56865000 传真: 024-56865007

Email:zs6865000@163.com

Copyright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招生网手机版 招生办官方微信